让学生登上讲台的尝试

2019-08-20 15:10

摘自:《淄博五中》

现已启动的高中新课改如火如荼,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往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 …… 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我们把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学习方式的改善视为本次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素质教育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

由此不难看出,新课改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改善放在非常关键的地位,是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新课改的理念付诸实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这方面,我尝试着对课堂教学做一些变革,即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登上讲台,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当然,这只是一种初步的探索,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

新课改后的高中历史,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以专题的体例编排,这给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学和学习的难度都不小,所以并不是任何一课都适合让学生登上讲台。另外新课改特别强调熟悉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利用知识的迁移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综合这些因素来考虑选择适合学生讲解的课文。在讲授岳麓版教材必修第二册第 13 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一课时,笔者鼓励学生登上讲台尝试,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这一课讲述的是随着西风东渐的影响,近代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教授难度不是很大。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一堂课共有六、七位同学讲课,他们的讲述和分析各具特色,有些同学的见解很独到具有个性化,给老师和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分析衣饰变化时,有的学生补充了中国服装的发展史;对于饮食文化方面的变化,学生发挥了关于古代 “ 民以食为天 ” 的见解,引起下文;讲到住房的变化时,学生巧妙地联系现实进行过渡;还有些学生条理清晰,环环紧扣地叙述近代中国文化生活的变迁,对原因的分析把握也很到位;最让大家吃惊地是,讲到礼仪变化时,有两个同学争先恐后地上台,一个同学讲解,一个同学示范表演礼仪的变化,学生的滑稽让活泼的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对讲课同学的表现一一总结,对讲解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点拨,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尝试中发挥优势克服弱点。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既锻炼了学生能力,又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气氛也很好。岳麓版教材必修第三册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讲述了中国书法、绘画、文学、戏剧等方面的成就,跟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吻合,也很适合让学生登上讲台锻炼自己,我也采取了师生合作共同讲解的做法,效果也不错。

通过学生登上讲台的尝试,对教与学都有很大的促进。首先,参与活动的学生对于所讲内容的把握是超过其他方式的,其印象之深甚至会成为学生高中时代的永久记忆,凡是讲过课的学生几乎都有这种感觉。对于教材的理解、识记效果都不错,也有助于对整个知识体系的归纳。其次,学生的创新能力、历史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学生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发挥自己的所长,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对教材的理解,并且要把这些信息有效地传输给其他学生,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第三,创造了活泼的教学氛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站在讲台上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使得整个课堂焕然一新,调动了学生的新奇感,台上的学生使尽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才艺,台下的学生听课则是特别认真,有讲错的内容,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课堂气氛更加民主和平等,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从以后的反馈看效果不错。第四,教学相长,学生登上讲台,对教师的备课教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从学生的讲课中,会很快发现问题,如知识的缺陷、思考问题角度的偏颇、学生的认知程度的差距等等。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去感受课堂的气氛和效果,以利于调整授课方式,甚至在处理教材的思路上会深受启发,对于由此激发出的学生的智慧和聪敏感到振奋和鼓舞。

当然,教无定法,让学生登上讲台是在新课改理念下的一种尝试,这种方法还应因课制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尤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登上讲台的学生必须预先写出讲稿,经过教师的点拨和修改,贯彻教学目标,才能在课堂上讲解。另外对于讲课中出现的知识漏洞,教师应及时予以纠正,防止出现教学失误。总之,历史新课改的精神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舞台、一个空间,让学生的智慧和力量插上翅膀,飞翔在更高远的时空。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尝试和创新。